回看前三个月的销量,SUV市场连连叫苦。5月已是强弩之末,6月份,SUV市场同比下滑4.4%;而7月份SUV仅贡献了64万的销量,继续了上个月的下滑趋势,环比和同比下滑幅度均达到了6.9%。
从具体车型的销量状况来看,多数热门SUV车型均出现大幅下滑。大盘遇冷,仍然有几款销量稳如狗甚至逆势增长的战车,似乎光环耀眼,它们有哪些不一样,增长的理由是什么?我们不妨来聊一聊。
奔驰GLC
7月最新数据显示,奔驰GLC是唯一一个进入销量前20的豪华SUV,而且名次较6月份还有提升。这个成绩倒是很抢眼。
早从去年年底开始,奥迪Q5就没有在和GLC的竞争中占到任何便宜,说奔驰GLC抢了奥迪Q5系列的饭碗毫不为过。近三个月,GLC一直保持万辆以上的月销量,5月同比增加9.3%,6月同比更是达到了12.3%,7月同比增幅为8.3%,大有“基盘虽不动,我自往上冲”的态势。
奔驰GLC稳健上升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是奔驰品牌在中国越来越强的优势。其次是GLC本身的产品力,在豪华感的营造上,车内的功能配置,都比奥迪Q5的对应车型要好得多。据悉,奥迪Q5现在的入门级价格略高于30万。按这个趋势,GLC后面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过。
另外,GLC的口碑评价很有意思,这款车最受欢迎的地方居然是油耗经济性,颜值、品牌力等都排在了后面,看来买GLC的消费者大多都比较现实。
汉兰达
说到稳,几乎很少有车型比得过汉兰达,自上市以来,汉兰达大的销量波动次数屈指可数,近三个月的销量也在稳中求涨。5月0.92万辆的销量,环比同比增加7.03%,6月份虽然只比上一个月小涨了23辆,但同比增幅达到18.29%。在目前SUV最低谷的7月份,汉兰达却卖到了0.95万辆,同比增幅达到了12.2%。不得不承认,汉兰达这个“老油条”的确有一手。
关于汉兰达的那些段子,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丰田的SUV最大的特点就是皮实耐操,汉兰达经过多年的市场磨砺,早已验证了其可靠的产品力,其质量和口碑甚至达到了一些德系车都难以匹及的高度,以至于一些“车黑”都对它无从下手。再加以7座SUV开山鼻祖的至高荣耀,汉兰达留给消费者的印象两个字就足以概况:好车!
车主反映,汉兰达最明显的标签是外观大气,空间非常够用以及皮实耐用。
帝豪GS
前三个月,帝豪GS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势头,5月份同比增幅达到了惊人的27.4%,6月份在SUV真正遇冷时,依然保持了13.0%的增幅。而7月份SUV销量萎缩程度增大,帝豪GS却以1.36万的销量,保持了6.0%的增量。在销量前20的榜单中,帝豪GS是增量和增幅保持得最稳的一款车型。
销量持续续增长,拼的就是实力。首先,帝豪GS颜值很高,特殊的两厢造型让空间比轿车更宽裕,造型比一般的SUV更灵活,不少消费者被这张脸给迷住了。其次,帝豪GS的配置相当有诚意,即便是最低配的车型,ESP、胎压监测等被动安全配置都很齐全,高配车型当然更物有所值。另外,终端还有5到6千块左右的优惠刺激。
以上这三点均来源于用户口碑调查中。总结一下,帝豪GS既能靠脸吃饭,又能靠才华得胜,这种实诚的孩子,运气一般都不会差。
途观(含途观L)
途观虽然5、6月份销量有所下滑,但7月份强势反弹,而且连续上升3个名次,一跃成为了第二名。
7月途观销量为辆,环比增长幅度高达35.4%,同比增长21.3%,截止到7月份,途观今年累计销量达到17.3万辆,算是20万级最成功的合资SUV车型。
早在去年途观L公布价格之前,就有不少人等着看它的笑话。没想到的是,途观L却是一路砍瓜切菜,走得顺风顺水。虽然前几个月有所下滑,但最终还是在7月把自己拉回到了正常轨道。当然,终端优惠后的性价比再加上德系品质的背书,是途观L突出重围的关键招术。
此外,大众品牌,大空间,动力足,外观不错等亮点,是车主选择途观L的最主要原因和用车评价。
北京现代ix35
前三个月的销量数据显示,北京现代6月份以1.11万销量位居15位,同比增长幅度竟达到了.29%,1-6月总销量达到了6.21万辆,同比增幅达到.37%,完全是满血复活的节奏。不过,也变相说明去年整个韩系车跌得有多惨。
北京现代ix35算有功之将。不过这款车的起死回生之术却让一些合资品牌在心里暗骂,因为它采用了最简单粗暴的促销方式:降价!适度降价也就罢了,ix35这一降就超过了3万。再看看终端市场,一位在城市展厅卖车的朋友透露,ix35对外价格已经在10.5万上下徘徊,比起第一轮官降之前的价格竟便宜了接近三分之一!
可以这么说,所有逆市增长的SUV车型中只有这款车无需去看太多的用户评价,因为赤裸裸的价格足以打动消费者。但不否认,它是成功的。
说说观点
虽说上述车型品牌、定位、价格区间完全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同级别车型中配置更丰富。这也集中反映了市场最真实的需求。
SUV市场连续三个月碰壁,SUV是否就此没落还不好说,但前几年的疯狂增长过后,SUV势必要回到正常的轨迹上来。奥迪Q5被挤下神坛,宝骏神车日益黯淡,种种迹象表明,低配低价的把戏越来越难,花钱买享受,不是花钱买罪受,天经地义!要在这场退热过程稳住甚至提升地位,更多品牌应该好好思考下如何将产品、价格等方面做得更接地气,更符合用户的真实需求。
版权声明:本文为线外邦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线外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