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患者的饮食 http://pf.39.net/bdfyy/zjft/160804/4924134.html今年4月,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提出: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是我国教育方针中首次完整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如今在江苏,“德智体美劳”教育的发展成效如何?面向新征程,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怎么干?在6月29日江苏省教育厅召开的“数说‘十三五’一同看教育”新闻发布会上,我们找到了答案。
协同并进!
“德智体美劳”教育遍地开花
上好思政课,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德育方面,出台《江苏省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行动方案》,建立完善思政教育在学校、专业和课程层面三级指标体系,思政课改革的针对性更强;12所高校(院系)入选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各高校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课程总数均居全国前列。 体育方面,深入破解体育教学标准化难题,形成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大学生体能考核指导等“江苏标准”;不断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干预体系,年为全省近万名中小学生发放体质健康报告书,为所高校的近38万名毕业年级学生发放等级证书;多部门协同普及校园足球,全省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所,全省参加校园足球竞赛人数超过百万。 美育方面,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目前,江苏已建成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60所;连续十年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年演出(展览)场,受益师生超过15万人;同时,着力解决美育资源不均衡问题,推进实施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组织17所高校与38所中小学校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 劳动教育着力补齐短板,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课程有机融合,在年教育部国家一流课程“双万计划”中,江苏有19门社会实践类课程入选国家一流课程;推进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共建共享,有近40%的大中小学在校内设立小农场、小花园等课外劳动实践基地,在职业院校中建成面向中小学开放的省级职业体验中心92个。
提质扩容!
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唯有‘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十四五”时期,江苏将坚持以这一理念为育人导向,推动发展重点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更加注重结构优化转变;发展方式由注重刚性保障向更加注重弹性供给转变;发展要求由注重达标考核向更加注重特色品牌转变;发展取向由注重学校建设向更加注重师生成长转变;发展评价由注重水平高低向更加注重人民满意转变。 发布会上,江苏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葛道凯介绍了接下来将大致实施的“十个计划”。 一是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计划。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打造一批示范课堂。推进学校体育美育高质量发展,提高学生健康素养和审美能力。加强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爱劳动、会劳动、能勤俭。 二是基础教育资源建设与内涵提升计划。加大基础教育优质资源供给力度,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新增一批省级基础教育内涵发展项目。 三是中职学校“领航计划”和高职学校“卓越计划”。新建一批省级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高水平技工院校、高水平高职院校和职业能力培养虚拟仿真实训中心。 四是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持续推进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协同创新计划、特聘教授计划“四大专项”建设,争取更多高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 五是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专项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八项工程,扩大在学研究生规模,基本建成国内领先、具有江苏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省。 六是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建设计划。建好用好“江苏学习在线”,为江苏居民的学习成果认证、转换等提供一站式、智能化、个性化服务。 七是教育人才高地建设计划。以江苏特聘教授计划、高校青蓝工程、苏教名家培养计划、教学名师等为平台,健全国家省校三级高层次人才建设体系。 八是智慧教育提升计划。打造育人为本、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智慧教育生态,扩大省级智慧校园覆盖率,加快推进5G+X新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教学创新应用。 九是教育对外开放质量提升计划。推动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外国留学生教育提质增效。启动高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省级重点项目建设。 十是教育评价改革专项行动计划。系统推进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和用人等关键领域评价改革,引导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
来源:我苏网
编辑:王晶枫
审核:潘军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