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厂家而言,一款新车即将上市,都会进行先期的预热——或是动态试驾,或是静态品鉴,但你听说过用“撞车”试验来检验产品安全性的么?
8月5日,吉利为即将于9月份上市的A+级轿车帝豪GL举行了一场“撞车”试验——在全球碰撞协会G-NCAP和A-NCAP的见证下,进行全球首次公开“车对车垂直碰撞”试验。车辆动态行驶中的垂直碰撞,这在全球尚属首次。
帝豪GL之前举行的第三方对比拆车24小时直播
据了解,在此次之前,全球范围内尚未有汽车安全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过此类模拟“魔鬼碰”测试。所以,吉利帝豪GL此次的全球首次公开C-NCAP“车对车垂直碰撞”试验,可以说是一次“勇敢的尝试”,对国内汽车碰撞测试也颇具借鉴意义。
据一品君现场了解到的情况,此次吉利帝豪GL举行的车对车垂直碰撞试验,采用了两辆实车,其中正碰车以50km/h的行驶速度,根据实际交通事故和美标的标准设定,得出撞击点为目标车的R点,即目标车驾驶员髋骨所对应位置(在侧撞真实事故中R点位置撞击后伤害最大),并采用1:3的速度比例确定了侧碰车的速度为16.7km/h。
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冯擎峰表示,中国交通事故深入研究CIDAS统计显示,在中国的交通事故中,被称为“十字路口魔鬼碰”的车对车侧碰撞发生概率位列第二名,事故对车内乘员造成的伤亡比例非常高,这对于汽车的安全性要求也很高。
为了更好地全面保护消费者人身安全,吉利与中汽研一道,借“第三届中国汽车安全日暨C-NCAP十周年活动”的机会,拿帝豪GL公开进行了这次车对车垂直碰撞试验,实际的碰撞测试模式,本身就是模拟现实中经常出现是十字路口的碰撞事故。
据中汽研试验所副总工程师刘玉光介绍,类似的碰撞测试,相对于传统的“车+障碍物”碰撞测试来说会更加复杂,受车辆旋转、重量等多种因素影响,撞击强度更高,对于车辆本身的安全性和试验室的操控精度均有很高要求。
车辆发生侧碰撞时,两辆相撞车辆会发生比较大的形变。如果车内安全气囊、安全带、座椅等约束系统没有匹配好,就会对车内乘员的头部、胸部等造成严重的伤害。而此类碰撞又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交通事故类型,这就对乘员的未向非常大,重伤与死亡的比例也非常高。
而从此次碰撞测试的结果来看,两辆帝豪GL试验车在碰撞发生后,正碰车发动机舱前方充分溃缩变形并吸收碰撞能量,前保险杠横梁发生变形,A柱到车顶看不到任何明显变形,乘员舱完整性非常好,安全气囊均正常展开,驾驶席和副驾驶席的假人坐姿端正,假人与气囊接触位置准确,后排儿童假人未受到伤害,4个车门均可正常开启。
侧碰车辆前后车门的高强度防撞杆轮廓非常明显,很好地保持了乘员的生存空间,侧面安全气囊和安全气帘均正常展开,驾驶席和后排女性假人坐姿端正,侧气囊和侧气帘与假人的接触位置准确,另一侧2个车门均可正常开启。刘玉光在测试完成之后,也代表中汽研试验所公布了此次帝豪GL的测试成绩:正面碰撞17.92分(满分为18分)、侧面碰撞18分(满分为18分)。
事实上,吉利如此大张旗鼓的为帝豪GL进行车对车垂直碰撞测试,首先是作为一场颇具公益性质的碰撞测试,吉利也是希望其作为自主品牌的代表,能够通过此次碰撞测试,来展现车辆在十字路口通常会出现的交通事故的状况下,车辆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对驾乘者进行保护。
在场的专家也表示,帝豪GL通过这次碰撞测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中国汽车品牌在安全方面的实力。另外,也对中国汽车安全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启示:全面开展汽车主、被动安全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为了安全,做得再多也不为过。
其次,作为吉利“3.0时代”的代表车型之一,帝豪GL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吉利在车辆安全方面所做的功课。“‘安全第一’一直是吉利汽车的发展战略之一,‘造最安全的汽车’”是吉利汽车追求的目标,我们将安全作为产品最重要的属性,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体系保障该战略的实施。”冯擎峰表示。
实际上,此前吉利就已经提出了“安全识别圈”技术及理念,主要包括驾驶安全感、辅助驾驶系统、信息辅助及安全警示、主动避祸安全、被动碰撞安全、事故报警及救援共六层次。是以吉利汽车安全管理体系GTSM(GeelyTotalSafetyMangement)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和技术路线在产品安全性能上的体现。
而吉利要做的,就是要从基本的行车安全技术、舒适性智能行车安全技术到车辆危险预警技术、车辆危险紧急控制技术等入手,再到涵盖车身结构耐撞性、乘员保护、儿童保护和行人保护的碰撞安全技术和驾驶行为记录、事故报警和事故救援等事故后续防护技术。
当然,此次碰撞测试仅是一个在C-NCAP常规碰撞测试之外的一次新的尝试,除了测试成绩本身之外,其引导社会美丽的黄皮肤爱心援助工程白癜风丸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