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横跃马前,
青铜铸就威武,
战鼓声中,
气吞万里如虎!
弋,草绳衔箭,
强弓伴随弦影。
西风猎猎
力透百步穿云
戈弋是古代神兵利刃的名字
戈弋也是射洪两兄弟的名字
哥哥叫李戈
兄弟叫李弋
▲图左李戈、图右李弋
有人说,
他们是射洪的筷子兄弟
但我认为不是。
筷子说的是一种默契、复制与融合
而他们书写的却是不一样的精彩。
一个忙碌在流行音乐的舞台
一个默默地回归传统艺术的传承……
射洪春晚,川剧锣鼓奏出铿锵之声
一段川剧,一段美好记忆;一曲川剧锣鼓,一曲深邃的历史传承。年1月23日,射洪春晚在射洪体育馆隆重举行。
欣赏了阳春白雪,看过了现代歌舞,在一段热烈的情景剧之后,一个由射洪县剧协打造的川剧联唱《梨园新韵》闪亮登场!
▲和川剧花脸蒲中怀一起合影留念
角色未动,锣鼓先行。随着“吧嗒,吧嗒,吧嗒吧”的声音,大幕拉开,后排传统的川剧打击乐队之中,一个黄色的矫健身影出现在舞台中央,只见他手臂舞动,手中飞签由轻到重,由重到轻,在锣鼓上击打飞舞,在他的指挥下,一串串激情四射的川剧乐曲在演播厅响起。随着台上各种角色表演的精彩呈现,川剧艺术的神秘魅力瞬间征服了观众,获得了阵阵掌声……
▲川剧联唱《梨园新韵》现场
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川剧艺术源远流长,已有多年历史,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但真正川剧的完善从明朝开始。它曾经给川渝人民带去了很多美好回忆。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门艺术已经逐步淡出舞台。射洪春晚上的《梨园新韵》,就是射洪当地政府为了挽救川剧艺术,弘扬传统文化作出的努力。现在,部分艺术人士,为了保护川剧艺术付出他们的心血和汗水。而这个节目打击乐的指挥、川剧鼓手李戈,就是其中一个代表。
李戈:16岁成为川剧舞台的当红小生,和母亲搭戏演“夫妻”
年李戈出生在四川射洪一个川剧世家,父亲是射洪川剧团头牌琴师李文福,母亲是著名旦角演员翁文华。那时候川剧非常火爆,不管是县城剧院,还是在区乡礼堂,看演出的观众都挤得满满的。
李戈有一个兄弟,叫李弋,比他小3岁。父母四处演出,父亲就用罗篼挑着他们,前面坐李弋,后面坐李戈。演出时,他们两兄弟就会在舞台的后侧,趴在那里听戏。
▲李戈和爱人江洪翠及兄弟李弋在湖南岳阳
李戈8岁时开始在韶山小学(现太和一小)读书,但他从小受川剧的熏陶,平时,就喜欢模仿川剧演员演出的姿势和动作,表演得微妙唯俏。
后来,当时文化局的一个领导对父母说:“李戈这个孩子是川剧的好苗子,让他早点进剧团培养培养吧……”就这样,年,刚满12岁,还在读四年级的他成为了射洪川剧团一名小演员。
▲川剧情探剧照
李戈虽然人小,但很聪明,学习也很刻苦。演戏是个苦活儿,练形体,练身段,练步伐,还要练习劈叉等武术动作。因为人小,有时边哭边练。
宝剑锋从磨砺出。没多久,李戈便在舞台上绽放。其扮相可爱,动作灵活,唱腔清脆,风格独特,逐渐崭露才华。开始演现代川剧,在里面扮演主角,比如演少年英雄,儿童团长等。后来开始在传统剧目中扮演角色,获得观众好评。
▲李戈为木偶剧司鼓
16岁,到了变声期。一场感冒。从此声音变得粗旷,男人味道浓了,但已不适宜唱川剧。他记得,唱的最后一场戏,是在南华宫川剧团的舞台上,演的一个传统折子戏《情探》。
这是《焚香记》中的一折。讲的是王魁和焦桂英的爱情故事。王魁和焦桂英成亲后,上京赶考,考中十七省状元,为了贪图荣华富贵,王魁隐瞒已婚事实,被皇帝赐婚韩丞相之女。焦桂英得知真相后在海神庙自缢,其鬼魂带着鬼差,前去活捉负义的王魁。在剧中,李戈扮演王魁,把一个心存羞愧,但忘恩负义的形象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她母亲扮演的焦桂英却善良真诚,换得了观众的同情怜悯。他们母子同台演夫妻,成为了川剧团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年新疆伊犁和回族友人在一起
告别舞台后,李戈感到非常迷茫。在这个时候,父亲和母亲鼓励他,不要灰心,川剧艺术博大精深,在很多位置上都可以体现你的才华……
于是,他开始练习川剧打击乐器。因为父亲是射洪知名乐师,功底深厚,对李戈的教导非常严格。从胡琴开始,到堂鼓、大锣、小锣、小鼓、大钹、唢呐都逐一练习。其实,最难的是要记住曲牌,川剧曲牌共有多种。他把自己关在家里,每天练习一首,最后把这些曲牌记得粉瓜烂熟。
几年的时间,他从协助父亲开始,到独立操作,后来成为了乐队指挥。年,他双喜临门,是人生最值得纪念的一年。首先,他和射洪川剧团知名旦角演员江红翠喜结连理,有了一个温馨幸福的小家庭。同年,他有幸被四川省川剧学校录取,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让他的川剧打击乐演奏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四川省川剧学校,招收的都是来自四川、重庆各地川剧团有潜力的尖子演员。那年和李戈一起考上的还有射洪川剧团的何洪庆、王静,毕业后他们被四川省成都川剧团留用,成为了川剧界著名演员。同期的还有来自重庆沈铁梅,现在成为了业界精英。全班一共80多人,在这里学习后,都使艺术得到了更好提升……
▲李戈日常司鼓
李戈永远也忘不了,他们在川剧学校的毕业演出。年10月,这批即将毕业的演员,来到北京王府井剧团,参加了川剧《碧波红莲》的演出,获得空前成功,在演出中,李戈担任乐队鼓手兼指挥。而后他们来到中南海,为国家领导人表演了这个剧目。
回到射洪后,李戈担任了射洪川剧团副团长。那时,由于各种娱乐业的兴起,川剧艺术受到了挑战。看川剧的观众越来越少。他们在区乡演出,一场票价2角钱,经常演出收入不够发工资……
李弋:不爱川剧,一把吉他却打开了他的音乐梦……
李戈的兄弟叫李弋。
同是在川剧团一起长大,可是他却不喜欢川剧。他说,小时候,睡觉总是被这种“嘈杂”的声音惊醒,讨厌那些“呜呜哑哑”的声音。
▲李弋在广东河源万里湖
父母教他唱川剧,他死活不愿意。父亲说“你不喜欢川剧,可是你们都是川剧养大的……”
不喜欢就是不喜欢。看他这个样子,深明大义的父母理解他,也不再劝他了。
李弋按部就班的在太和一小读小学,在太和中学读初中,年考上射中,成为了射洪中学85高5班的学生。
可能85高所有的同学都想不到,李弋会搞艺术。因为5班是理科班,而李弋性格也内向。
▲李弋在广东珠海参加团队拓展培训
一把吉他改变了他的命运。年6月,一个周末的傍晚,李弋放学回家,一进门便听到一阵悦耳的音乐声。哥哥李戈,站在窗台前,手里抱着一个像琵琶一样的乐器在那里边唱边弹:“你在我身边,带着微笑,带来了我的烦恼……”动作是那么潇洒,声音是那么好听!他一下子就被迷住了!他便问哥哥这是什么乐器,哥哥告诉他,这是吉他。
▲李弋,一把琴一个人
父亲从里屋走出来,看他迷恋的样子,就说:“怎么了,喜欢吗?如果喜欢的话,我教你……
李弋看看父亲,撇撇嘴:“你都不懂,还教我……”
父亲在音乐上很有修为,对五线谱这些音乐元素都非常熟悉,从此李弋便在课余时间,跟着父亲学习吉他。开始按照卡尔卡西的教程,练习曲谱,学和声,后来又参加吉林长春的一个吉他学习的函授班,学俄国的教程和李晨光的音乐基础。
▲李弋和射洪主持人彭伟在新疆伊犁
记得一个星期天,几个喜欢音乐的朋友聚在一起耍,一个叫杨丹的朋友就说,李弋,你一天都在练吉他,今天弹奏一曲给大家听听。因为他平时都是按照练习曲学习的,对自己的演奏没有信心。但耐不住大家的请求,当即便演奏了一曲。弹完后,大家都说很好听,这给了他莫大的鼓励,从此他学习得更加认真了。
李弋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又到大榆技工学校去学习建筑专业,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县自来水公司从事水管安装工作。
▲李弋在广东清远北江
这几年,射洪和国内其他城市一样,流行音乐蓬勃发展,相继出现了几家舞厅,各种乐队也应运而生。射洪县总工会小天鹅舞厅的规模最大,当时负责乐器的常伯衡老师,要到北京去学习,听说李弋吉他弹得好,便找到了他。
但李弋没有弹过电子吉他,常老师就耐心地指导他,没有几天,就练熟悉了,这样,他就成为了县总工会舞厅的一名乐师。李弋认识到,在这个时代,学得越多,机会越多,所以他开始学习各种乐器的弹奏技巧。
▲李弋在广东东莞宝马会迎接年千年虫
随着射洪舞厅和夜总会增多,音乐人才缺乏,很多地方都差乐队。年,李弋有了组建乐队的想法,就想把哥哥李戈拉起来和他成立乐队。
李戈在四川省川剧学校学习的时候,就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