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腕管综合征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受压而表现出的一组症状和体征,属于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患者表现为手掌桡侧及桡侧三个半手指刺痛、麻木、无力或疼痛,部分自觉手部和肘部之间的手臂疼痛。
(二)解剖
腕管为腕掌侧一个骨性纤维管道,背侧为头状骨、舟状骨、小多角骨及覆盖其上的韧带,掌侧为腕横韧带。腕管内有拇长屈肌腱、指浅屈肌腱、指深屈肌腱及正中神经通过。(9条肌腱,1条神经)
(三)临床症状
感觉障碍为本病特征性症状,表现为为拇指、食指、中指(第1、2、3手指)麻木、疼痛,开始为间歇性,渐呈持续性、进展性,可放射到肘、肩部。常在夜间或清晨及劳累时加重,患者常常会夜间痛醒,甩手、局部按摩或上肢悬垂于床边时症状缓解。叩击腕部正中神经部位,患者手部的正中神经支配区域会出现放射性疼痛或感觉异常。患者前臂与地面保持垂直,屈曲腕关节,40秒后会感觉症状加重。
运动障碍拇外展、屈曲和对掌肌力减弱。压迫腕掌侧可加重症状。做抓、握、搓、捻等动作时费力,严重者可见鱼际肌萎缩、瘫痪。
(四)诊断
腕管综合征根据病史、症状体征以及电生理学检查,通常即可明确诊断。
病史本病好发于40岁以上成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双侧可同时受累,优势手更易受累且程度较重。患者有手及腕部反复长期活动的病、职业史。
症状、体征拇指、食指、中指麻木、疼痛,开始为间歇性,渐呈持续性、进展性,常在夜间或清晨及劳累时加重,甩手、局部按摩或上肢悬垂于床边时症状缓解。严重者表现为鱼际肌萎缩,不能做抓、握、搓、捻等动作,桡侧三指皮肤发干、发凉、色泽改变,甚至形成溃疡等。
正中神经电生理学检查正中神经传导时间增加、传导速度降低(感觉和运动神经均受累,但感觉神经改变更明显);诱发反应持续时间和远端潜伏期增加;诱发反应幅度降低。
(五)鉴别诊断
神经根型颈椎病、肘管综合征、旋后肌综合征、多发性神经炎、胸廓出口综合征。(六)康复训练方法
先拉伸:
1.拉伸掌侧腕屈肌:坐于适宜高度的椅子上,把患侧手平放于桌子或者椅子上。用健侧的手抓住患侧手掌位置,缓慢向上拉。此时保持前臂伸直,保持10秒后,缓慢放下。如此重复5次。
2.拉伸尺侧腕伸肌:坐于适宜高度的椅子上,把患侧手平放于桌子或者椅子上(将手掌放于外面)。用健侧的手抓住患侧小指位置,缓慢拉伸手腕向内。此时保持前臂伸直,保持10秒后,缓慢放下。如此重复5次。
康复功能锻炼:
1.桡侧腕伸肌训练:坐位,将患侧的前臂放于桌子或者椅子上,手握0.5KG哑铃(如果疼痛可不负重),缓慢抬起,缓慢放下。如此训练3组,每组10个。每组间隔30秒再开始。
2.掌侧腕屈曲训练:坐位,将患侧的前臂放于桌子或者椅子上,手握0.5KG哑铃(如果疼痛可不负重),缓慢抬起,缓慢放下。如此训练3组,每组10个。每组间隔30秒再开始。
人的问题有一定的个体化差异,如果以上方法缓解不明显,建议及时行专业康复评估及个体化运动康复训练,治疗更精准效果更显著。
本文所有文字著作,权归弘格运动与疼痛康复团队所有。如有抄袭,侵权行为,一经发现,将保留诉讼权。如需合作或转载文字请与我们联系。长按识别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