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什么是好的教育rdquo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在“委员通道”的发言火了!

在回答记者提问的“什么是教育的真谛”时,他用40多年的教学生涯总结了一段话,引发刷屏。

“孩子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

但孩子只有分数,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

“分数是重要的,但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更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

什么是好的教育?我们应该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唐校长无疑给了家长答案:

“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

1

“终生运动者”

唐校长在讲话中谈到,现在的孩子发育很好,长势喜人,但体育锻炼却很少。

这在当下,是一个普遍现象。

许多家长只想着让孩子多学习,觉得体育锻炼会耽误学习!

其实,恰恰相反!

有研究表明:

“运动时,孩子负责学习的这个部分大脑能够得到休息;

学习时,指挥运动的脑在运动。”

孩子劳逸结合,对提高学习效率很有帮助。

爱好体育锻炼的孩子,通常都充满阳光活力。

去年高考,来自上蔡一高的刘胜原以分被北京大学录取。

他不仅学习好,善于在课堂上抓效率;

课下他不埋头刷题,利用课余时间,走出教室进行一下短暂放松,给自己充电。

他母亲说:

“孩子平时喜好打篮球,跑步,在高中时,篮球、米短跑、长跑、米接力赛都拿过一、二名的成绩,打羽毛球也是他的强项。”

运动,还可以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

面对压力,刘胜原说出了自己的心得:

“高三压力较大,最重要的不是你每次模考考了多少分,而是考试时自己的心态。”

有人说,孩子能否拥有好的未来,除了学习,喜爱运动,也是孩子成功的垫脚石。

大麦深以为然,清华大学李稻葵教授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

“有体育特长的孩子,未来会走的更远;

相比同龄人来说,体育好的人,一般来说别的方面也不会特别差。”

有研究表明,运动员出身的孩子,在社会中往往更容易脱颖而出。

很多美国领导人,都有体育上的一技之长。

美国前任财长亨利·保尔森,曾是大学校橄榄球队的明星球员;

IMF主席拉加德,曾是一位花样游泳运动员;

世界著名金融机构黑石集团创始人苏世民,曾经是校长跑队队员…

为何从小运动的孩子,长大后更出色呢?

因为在运动中,孩子可以建立难以击垮的信心和号召力,他们通常拥有更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牛津大学有个久负盛名的罗德奖学金,其中有一项就是喜爱体育,最好有运动成就:

他们认为,这样的人,往往具备优秀的心智,是值得栽培的未来领袖。

在我们身边,很多家长,带孩子不断往返于奥数、钢琴等兴趣班之间;

如果我们能在孩子成绩过得去的基础上,适当多参加一些体育项目,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拓展他们的心智禀赋,孩子也会终身受益无穷。

英国哲学家洛克在他的教育名著《教育漫话》中,第一句话就是:

“健全的心智寓于健康的体魄。”

未来的成功,不只是孩子学习成绩的较量,而是要求他们具有竞争和合作的双重素养。

做“终身运动者”,会让我们的孩子更加卓越。

因此,为人父母,我们要将运动作为教育的重要一环,更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2

“责任担当者”

培根曾说:

“责任心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种子,它若早早播种在孩子心田里,将会收获一生一世的幸福。”

的确如此,一个有责任感的孩子,未来能走得更远。

有一个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被索赔12.5美元。

这对于出生于贫民窟的孩子来说,这笔钱无疑是“巨款”。

父亲得知此事后,要求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

男孩很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

父亲说,“我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

从此,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都外出辛勤打工。

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美元还给了父亲。

这个男孩,后来成了美国总统,他就是里根。

这件事,让小小的里根明白,责任与担当的意义。

或许,有人觉得“子债父还”天经地义,但里根的父亲不但不包庇,还明确地告诉里根:

“这错误是你犯下的,除了你自己,没人应该承担责任,包括父亲也不行。”

一个能扛得起多大责任的孩子,他才配得上多高的荣耀。

梁启超曾说: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孩子才能成人又成材。

因此,为人父母,从小教育孩子有责任、有担当,是为人之要,是成事之基。

近日,邓亚萍在一档综艺节目透露,自己的孩子喜欢打游戏,并想成为职业电竞选手。

邓亚萍表示,尊重孩子的想法,还为儿子考察了两家顶级俱乐部。

她去看了看人家的训练方式,一天练12个小时。

儿子一听就不想去了。

“尊重孩子的想法,让他自己做选择,并承担后果。“

邓亚萍这波神操作劝退,冲上了热搜,众多网友点赞了她的育儿方式。

我们要培养孩子责任感,首先要让孩子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为自己的事情负责。

与此同时,父母也要为孩子树立有责任感的典范,以身作则,孩子自然也懂得要为自己、为他人负责。

3

“问题解决者”

人生,是由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组成的。

因此,孩子最应该具备的一项能力,就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儿童心理学家舒尔博士在他的研究中发现:

“那些具有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孩子,更不容易沮丧;

长远来看,有能力解决问题的孩子,在学业上有更好的表现,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容易取得成功。”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从小就是一个善于解决问题的孩子。

小时候的比尔·盖茨,精力过人,极爱思考,一迷上某件事便能全身心地投入,酷爱钻研。

在中学时候,他把自己的才智和心血都用在了,他喜欢的数学和计算机上。

后来,有一个新成立的叫英特尔的公司,推出一种叫的微处理器芯片,他与伙伴保罗·艾伦一合计,就摆弄出一台机器。

这台机器可以分析城市内交通监视器上的信息,于是他们决定成立一家命名为“交通数据公司”的公司。

后来比尔·盖茨从哈佛退学,与保罗创办了微软公司,从此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

正因为他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让他有钻研的冲劲、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在这个独特领域的创业过程中,正因为他善于解决问题,才让微软成为一个世界级的伟大公司。

在《走进比尔:解码比尔·盖茨》纪录片中,讲述了比尔·盖茨作为全球问题解决者形象的后微软生活。

他为了让第三世界贫民窟的人们能够喝上干净的水,摆脱痢疾困扰,研发了欧姆尼污水处理器,让第三世界的小孩不再因痢疾丧生;

比尔·盖茨为了找到一种安全的方式使用核能,最终有了泰拉电力…

可以看出,比尔·盖茨改变世界的方式,来自于他解决问题的卓越智慧。

而我们身边,很多家长都帮孩子处理生活上的问题、学习上的问题,这其实是在剥夺孩子的成长机会。

为人父母,我们不能陪孩子一世,就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独立做事、学习的能力;

减少唠叨,给孩子大量的机会去实践。

如此,孩子才能打开双翼,在自己的天空闯荡、飞翔。

4

“优雅生活者”

唐校长在讲话中谈到:

“所有孩子都应该接受让他们优雅起来的教育。”

何为“优雅生活者”?

就是从小培养孩子善于发现美、能欣赏他人之美、也能给生活和他人带来美的感受。

的确如此,现在我们很多孩子,都在疲于奔命地学习,“空心病”、抑郁症的孩子不在少数。

一个能感知美、欣赏美、并能享受美的孩子,才更能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拥有更丰富的精神世界。

有人说,“拥有发现美的眼睛,才是孩子的核心竞争力。”

曾看过老上海“永安百货”郭氏家庭中有关四小姐郭婉莹的故事。

她出生在优渥的家庭,从小学习掌握了音乐、科学,还养成了爱运动的好习惯;

她也懂得各种人际交往、待人接物的礼仪礼节。

小时候的她,生活顺遂而美好。

但在年,她丈夫被打成右派,家产全部被没收。

而作为资本家妻子的郭婉滢,开始了几十年的劳改生活。

她不仅要做繁重的体力劳动,还要独自抚养儿子,蜗居在7平米的亭子里,屋顶也破漏。

但她却说:

“在晴天时,阳光会从破洞里照进来的,那时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在困苦的生活中,她也将日子过得诗情画意。

没有蒸具,她用饭盒蒸彼得堡风味的蛋糕;

没有烤箱,她用铁丝也能烤出香脆可口的土司;

没有茶具,她用搪瓷缸子喝自制下午茶…

无论多艰难,她始终用一颗平常心坦然面对,自尊而骄傲;

她对美的感知和享受,让她把原本困苦的生活,过成了一首诗。

由此可见,我们最应该给予孩子的,不是财富;

是爱,是感知世界美好的智慧,是创造和幸福;

让他们无论在何处何时,都能保持优雅生活的状态。

正如唐校长所说:

“孩子学会整理东西比识字更重要,孩子做阅读理解不如看课外书重要…”

为人父母,我们要多陪伴孩子读万卷书、走万里路,感知世界的纹路;

让孩子多动手,感受艺术的气息。

在生活中,父母更要以身作则,让孩子看到我们对生活的热情;

如此,孩子将来面对平凡的世俗生活时,也能处处发现乐趣、美好,更有力量去适应各种生活。

什么是好的教育?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然而,任何教育的目标,都应该以孩子的未来为第一要务。

就像唐校长说得那样:

“给孩子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

你说是吗?

?END?

扫一扫,添加“大麦老师”

回复:小学生口语

免费领

“小学生必备英语口语句”

喜欢一定不要吝啬,

点一下“在看”吧!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免费学习资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haoe.com/dhyx/93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