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并购沃尔沃轿车,吉利债务高企,这迫使其获得更多的利润,为此又需要不断加大投资和研发费用来发布新车型提升销量——李书福必须战胜这个循环
记者包志明国家主席习近平年10月访英期间,陪同其左右的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也成为媒体焦点,这位略显拘谨的53岁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创始人即将在伦敦推出一种零排放出租车,以代替这里的传统黑色出租车。五年前,吉利收购瑞典豪华轿车品牌沃尔沃时,53岁的台州人李书福第一次曝光在全球镁光灯前。自谦为“穷小子”的李书福可能做梦都没有想到,他有一天能成为英国首相、瑞典国王、冰岛总统和沙特王子的座上宾。英国锰铜、澳大利亚DSI、瑞典沃尔沃,在完成一系列的全球收购后,年,吉利集团汽车销量达到万辆,其中吉利品牌汽车在国内车市走下坡路的背景下,销量达到51万辆,同比增长22%,主打中高端车的博瑞取得3.26万辆的销售成绩。“吉利采取的‘资本换技术’战略正在取得成效。”李书福在接受财新记者专访时表示,从“模仿”式开发,再到收购沃尔沃轿车后双方联合开发的CMA平台,吉利的研发水平已经上了很大一个台阶。吉利为成为全球化企业付出的代价也十分高昂。年收购沃尔沃轿车后,吉利集团的债务规模不断放大,总负债额超过亿元,负债率超过了74%。年,处于产品断档期和品牌营销体系整合期的吉利汽车产销大幅下滑,盈利同比下滑46%。分管技术研发的赵福全和分管品牌销售的孙晓东两位副总裁先后离职,不断有人跳槽去了其他自主品牌。外界对吉利的质疑声不断。年,吉利汽车在完成了品牌和营销体系的整合后,产销和利润水平终于有了大幅度回升,不少离职员工重新回归。但债务规模依然在攀升。有行业人士向财新记者表示,吉利要覆盖巨大的财务成本就需要获得更多的利润,这又需要不断加大投资和研发费用来发布新车型提升销量。“销量如果不错,吉利就可以拿赚的钱进行下一轮研发,变成良性循环;但如果新车型销量不及预期,会反过来造成恶性循环。”李书福知道挑战,但他表现出的是信心。“-年对吉利来说将十分关键。”李书福对财新记者说,过去一年,在中国、美国、西欧等核心市场,吉利都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和更加不稳定的市场需求,“即使如此,我们还是实现了市场和业务的持续发展。未来,吉利会继续推进尖端技术研发,打造精品车型,开拓新的市场区间,提高吉利在全球汽车市场的竞争力”。从年第一辆吉利牌汽车驶下生产线开始,走过了18个年头已经“成年”的吉利,不能再走过去“四个轮子加一个沙发”的廉价车模式。如何提升研发水平、让品牌得到市场认可、跻身汽车市场中高端俱乐部,成为摆在李书福面前的新课题。“模仿”困局最尖锐的批评者都承认,李书福是个很擅长捕捉市场趋势的人。翻开他的创业履历,从早期开照相馆,到生产冰箱、铝镁板,再到后来的摩托车,无不都是那个年代中国最热门的行业。就在中国汽车业开始井喷的前两年,年8月,“模仿”夏利车的吉利第一款轿车“豪情”下线。李书福做产品规划时提出“造中国最便宜轿车”的口号。但豪情的开局并不好。因为落后的车身工艺,吉利第一批生产的辆左右豪情轿车在质量测试中就暴露出了漏水以及车门表面刮灰不均等问题,遭到经销商的拒收。最终,这一批次车被直接销毁,次年,李书福决定重新生产一批豪情轿车。当时吉利仅有一台冲压机,设备落后使得吉利最早的车身都是靠手工敲打出来的,连最基本的车身表面视觉平整度都达不到。而且,车间并没有自动化的流水线,车身运输都是靠人力“肩挑背扛”,效率很低。上海大众一位工程师向财新记者回忆,他年参观吉利的工厂时,被眼前落后的车间惊呆了。“狭小车间内挤满了人,没有现代化自动设备,到处都是钣金敲打声。”他当时觉得,吉利比上海大众在生产工艺和设备上要落后十几年。虽然工艺落后,但低廉的价格还是撼动了夏利轿车在市场上的地位。年,吉利的营收已经达到1亿元,赚得了第一桶金。此后,无论是“模仿”自赛欧的优利欧,还是“跑车”美人豹,吉利在内饰材质的选择和搭配等细节上都下了很大功夫。但这些车型的整体设计、制造工艺仍旧停滞不前,做工和装配工艺依然粗糙,用户抱怨很大。一位此前曾在吉利负责模具的工程师向财新记者表示:“外型上要模仿国外主流车型并不难,但工艺的提升却是需要设备、人员素质和生产管理流程的全面改革才行。”李书福也意识到,纯粹的模仿、落后的工艺,将使企业无法获得竞争力。据李书福回忆说,当初之所以要以“模仿”的方式造车,是因为并没有取得国家的“准生证”,得不到银行的支持。缺少资金的吉利无法像后来的国企那样去买成熟的平台,只能走一条最低成本的造车路径:利用现有车型分拆并模仿学习。吉利公司内部称之为“描红”。转型改变是从一款叫“自由舰”的新车型开始的。吉利的员工常常把这款车称为吉利产品的分水岭。年,吉利与韩国大宇合作开发代号为CK-1的新车项目,即后来的“自由舰”。由韩国大宇来设计车身和金属模具,吉利负责生产。在韩国人的帮助下,吉利投巨资在宁波建造了第一座现代化汽车工厂,并对现有的车间进行改造,其中,冲压车间取消了所有的人工钣金工位,从根本上解决了车身表面平整度的问题;焊装车间则引入了四台焊接机器人,提升了焊接工艺。多序冲压线和焊接机器人的投入使吉利建立起了现代化标准生产流程,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最直接的变化是,自由舰的整体视觉效果不再有此前的那种廉价感。此外,吉利的另两项成果也在自由舰上开花结果:通过模仿丰田A8发动机而自主研发的1.3L发动机和自主研发的四速自动变速箱。自主配套让自由舰获得了成本优势。年4月,自由舰上市。6万元左右的售价和接近合资车的产品质量很快获得市场认可,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卖出了10万辆,一度占到吉利汽车总销量的40%左右。直到十年后的今天,款自由舰依然在销售,目前累计销量已经超过了66万辆。
尝到甜头的吉利开始加大研发投入,并先后挖来了韩国大宇副总裁兼大宇汽车研究院院长沈奉燮和华晨金杯副总裁兼研发中心总经理赵福全。沈奉燮和赵福全的加盟为吉利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自主研发体系奠定了基础,吉利开始由“模仿”变为“研发”。年,李书福颇有雄心地宣布:到年,将推出15款全新车型、八款发动机、六款手动变速器、六款自动变速器、三款电子无级变速器、一个油电混合动力项目和一个赛车项目;到年,实现产销万辆目标;到年,实现产销万辆目标,其中三分之二出口。7年5月,借着首款7万元以上车型“远景”的上市,吉利正式对外宣布战略转型,放弃“低价战略”,试图通过技术、质量和服务来提升品牌价值。李书福也拿出了万元来征集新车标,他似乎是借此彰显一种决心:换下这个车标,吉利就要和过去告别,将模仿的最后一道痕迹从吉利的车身抹去。然而这次转型并不成功。年,吉利销量为41.5万辆,与李书福年定下的万辆目标相去甚远,而吉利的竞争对手比亚迪和奇瑞的销量分别达到52万辆和68万辆。业内人士分析吉利转型失败的原因是:新车型没有竞争力,仍没有摆脱“廉价”的帽子。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作为吉利“品牌高端化”先锋的“远景”,在奇瑞、中华骏捷、赛欧等自主及合资品牌的夹击下,不得不以大幅降价来维持市场份额。9年上海车展上,吉利首次推出的高端车GE,因外形酷似劳斯莱斯而成为业内笑谈。李书福意识到,要完成品牌的转型,仅靠吉利自己困难重重。由此,吉利开始了在全球的收购。资本换技术9年,吉利收购世界第二大自动变速器生产商——澳大利亚DSI,此次收购使吉利具备了先进的六速自动变速器的技术能力,吉利由此进入高端变速器领域。此后,国产化的六速自动变速器被用在了吉利的帝豪EC8和博瑞等中级车上。年2月,吉利收购英国出租车制造商锰铜全部股份。通过这次收购,吉利得以初步了解和学习诸如财务结构、薪酬制度等国外汽车企业的管理体系。同时,伦敦经典的“黑色出租车”也被引入国内生产。吉利最著名的一次收购无疑是沃尔沃轿车。年3月,吉利耗资18亿美元,从福特手里收购了持续亏损的沃尔沃轿车%股权,成为全球产业界的焦点。从资产上看,收购前,吉利8年的总营收为42.89亿元,而沃尔沃的总收入约合人民币0亿元。把总收入超过自己20倍的豪华车巨头收入囊中,业内多数评论人士质疑吉利这次“蛇吞象”的大胆收购是否有能力进行消化。李书福向财新记者表示,当时考虑耗巨资收购沃尔沃主要是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通过国产化让沃尔沃以更低成本进入中国市场,再借助中国市场的增量带动销量上升,让沃尔沃扭亏为盈;二是通过收购得到沃尔沃关键技术及知识产权的所有权,提升吉利自身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当时福特在中国已有两个合资企业,所以在福特旗下,沃尔沃无法国产化,收购前在国内一年只能卖几千辆,所以我就想,如果通过我的渠道,让沃尔沃国产化,它的销量不就上来了吗?我觉得这是一个机会。”李书福向财新记者说。收购当年,吉利就启动了沃尔沃国产化进程,在上海成立了中嘉汽车制造公司,在大庆和成都的相关厂房建设也紧锣密鼓地进行。年,沃尔沃轿车宣布了在华战略:在中国建立成都和大庆两个生产基地和上海总部基地,年达到20万辆销量和20%中国豪华车市场份额的目标。不过在审批环节,沃尔沃国产化进程还是“卡了壳”。直到年8月,沃尔沃才拿到在国内生产的“准生证”。年底,第一款国产车型沃尔沃S60L才在成都工厂下线,年底,第二款国产车型沃尔沃XC60在大庆工厂下线。由于国产化进程缓慢,沃尔沃被迫调整了年20万辆销量的目标,把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延后到年。年,沃尔沃在中国的销量仅为8.1万辆,被寄予厚望的XC90车型在中国市场也表现不佳。李书福向财新记者表示,沃尔沃在全球发展的目标基本达到了,尤其在欧洲和美国市场的增长速度很快,“但在中国,沃尔沃完全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这里面主要的原因就是发改委审批沃尔沃国产化的时间,跟我们的计划没有完全相吻合,国产化时间推迟了将近两年,这打乱了我们的计划。”他说,厂房建好了,供应商过来了,员工也培训好了,“结果由于审批的原因,我们车型不能如期投放市场,工厂荒废、员工不能到岗,这个损失是非常大的。”虽然在沃尔沃国产化上遭遇困难,但在技术研发上,吉利却有了收获。年底,吉利与沃尔沃在瑞典联合建立了研发中心,共同研发中级车基础架构模块。其中,双方合作的模块化平台——CMA平台已经成形,该平台将被用于吉利和沃尔沃下一代的新车,首款产品将于年底推出。此外,吉利还挖来了前沃尔沃设计总监彼得·霍布里来担任吉利目前的设计总监。在他的操刀下,吉利推出了新一代高端车型“博瑞”,该车在外观设计、动力搭配、技术配置和安全性等方面均超过了吉利以往产品甚至同级别国产一个档次的水平。业内分析人士向财新记者表示,不仅是博瑞,吉利最近推出的几款新车型都有欧洲设计团队的影子。虽然许多自主品牌也会外包给国际设计团队,但最终的成品总是不尽如人意,这主要是因为外方团队与车企磨合和参与度不足造成的。而由于吉利和沃尔沃是一家,因此在打造从设计到生产的一体化团队方面要比其他自主品牌更有优势,“能实现设计到工程实现的无缝连接”。在新车型的带动下,吉利年的销量达到51万辆,同比增长22%。年11月,吉利发布名为“蓝色吉利行动”的新能源战略,提出到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吉利整体销量90%以上,其中插电式混动与油电混动汽车销量占比达到65%,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达35%。吉利内部人士透露,该新能源战略中将会有沃尔沃以及年收购的Emerald汽车的技术支持。李书福表示:“与许多国有汽车企业拿市场换技术的方式不同,吉利走的是一条拿资本换技术的路径,目前看来已经取得明显成效。”高企的杠杆通过收购沃尔沃等国外企业,吉利快速提升了自己的设计研发能力,但代价也十分巨大。吉利集团披露的信息显示,收购沃尔沃后,吉利集团的负债总额由8年的86亿元飙升至年的亿元,负债率也由8年的64%上升至73.5%。此后,吉利集团的负债总额持续攀升,分别在年和年突破了亿元和亿元。年上半年,吉利集团负债总额超过0亿元,达到亿元,负债率上升至75%,这其中短期流动负债(在一个经营周期或一年内需要偿还的负债)为亿元。而年全年,吉利集团的净利润仅有17亿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亿元。高企的负债让吉利集团背负了巨大的财务压力。吉利的负债在汽车企业中处于高位。同时期,上汽集团的负债率为55.4%、广汽集团的负债率为42%、比亚迪为69%。除了自身的债务问题,吉利为了收购沃尔沃还需要依靠地方政府。据吉利披露的信息显示,收购沃尔沃的主体上海吉利兆圆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是由吉利集团、黑龙江大庆市国资委、上海嘉定开发区和嘉定国资委共同出资设立的。其中,吉利出资41亿元,大庆市国资委出资30亿元,上海嘉定开发区和嘉定国资委出资10亿元。要拿地方政府的钱也要有代价,吉利披露的资料显示,大庆市国资委为了保证股权投资安全,与吉利集团签署了《股权质押协议》,后者所持有的吉利兆圆30亿元等值人民币股权质押给大庆市国资委。协议还约定吉利集团在今年2月前回购这部分股权,回购金额为30亿元,若吉利在约定期限内未履行收购,大庆市国资委有权依法处置质押股权。虽然吉利没有因为这个《股权质押协议》失去对沃尔沃的控制权。但这些钱迟早有一天是需要还的。知情人士向财新记者表示,吉利在收购沃尔沃的过程中使用了比较高的杠杆,而进一步分析收购后沃尔沃的资本架构,其每一层级的设定背后,都隐藏着利益分配和更高的财务杠杆。吉利内部人士向财新记者表示,收购后吉利的债务规模继续攀升的主要原因是建厂基建和研发费用高涨,而这一块的收益回报可能需要数年以后才能体现出来。“目前处在过渡期,只能耐心做事。”该人士说。财新记者从宁波市发改委的一份文件中看到,年,吉利汽车春晓整车项目(二期)、吉利七速双离合变速器(7DCT)生产项目和吉利-沃尔沃中国设计及试验中心项目集中动工开建。这也意味着吉利在基建上的投入,未来几年里也不会显著降低。李书福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收购沃尔沃后的五年时间里,我们在研发上累计投了多亿美元。此外,吉利汽车自身的研发投入也很大,我们年投了60多亿元,年可能要投将近亿元。”
一位接近吉利的知情人士向财新记者表示,汽车业本来就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投资巨大,但吉利无法像许多国有车企那样得到政府的输血,只能靠做高杠杆来支持巨额投资。高杠杆意味着吉利的财务成本巨大,要把这个杠杆降下来就需要获得更多的利润,这需要不断加大投资和研发费用来发布新车型提升销量。“销量如果不错,吉利就可以拿赚来的钱进行下一轮研发,由此变成良性循环。但如果新车型的销量不及预期,那就会反过来造成恶性循环。”行业人士对财新记者分析,吉利这两年新发布车型的销量如何将十分关键,“从目前博瑞取得的成绩看,李书福有理由抱有信心”。■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向本治白癜风最好的方法白殿疯开始长在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