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雀斑的最好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210304/8714638.html
这是极驾客的第篇文章
插电混动vs增程式混动vs双擎
谁是上海网约车之王?
在上海打过几次车的人都知道,网约车软件叫到的车有很大概率是比亚迪秦,或是荣威e(停售后可能由ei6继承)。这几款车可以说风靡申城的大街小巷,尤其受租车公司青睐。插电混动的工信部油耗也只有1~2L/km,结合上海3~5元/km的网约车费用,账面看是要赚翻的。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
荣威ei6
首先要说说为什么混动车在上海大行其道。
一线城市里的限行政策决定了新能源车注定成为出租车首选。譬如上海,外地牌7:00~10:00以及15:00~20:00的八小时内不许上高架,对于网约车司机来说,一块新能源牌照就变成了沪牌的最佳替代品。
沪A的诱惑?省8万的诱惑?
深圳最流行的新能源网约车是比亚迪,比亚迪给专车司机提供的“以租代买”方案成为了一次成功营销,每月几千块钱供着,车子也能用着,交够车款车子归你,入门门槛低了不少。上海和深圳道理差不多,只不过上海本地土特产是荣威,本地卖得便宜,理所当然的e和ei6这些车型居多。另一方面这些车型宣传中都提到经济省油,也有不小的吸引力。
显然,影响网约车司机选车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实惠。
但是这些插电混动车真的是最适合网约车司机的经济之选吗?还是说网约车司机选择插电混动车型只是政策下的一种无奈和妥协?
我乘坐过很多次网约车,也遇到不少健谈的司机,他们说到网约车公司的抽成时都很不爽,但聊到车的时候总是犹豫一下之后,说“还行”,“还可以”;车况比较新的车主会说“挺好的啊”,但车龄长一点的车主总是会皱起眉头。
一方面,以荣威和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车,在使用3-5万公里之后出现质量问题的概率较高,虽然比亚迪的保修做得还不错,但一旦送去修理,司机也就没法开工,隐性成本难以避免。这些质量问题从上汽这两年的投诉量也可见一斑。
另一方面就是:插电混动车型在使用中油耗表现并不像预期的那么好。
插电混动车的工信部油耗动辄一点几升、二点几升的工信部综合油耗总是出乎我们的意料,但如果你了解工信部计算油耗的公式:
你就会明白,这个两升油耗仅在一种情况下适用:纯电行驶完毕后,立刻寻找充电设备进行充电。也就是说,公式里的“25公里”代表电池没电时,司机开着车去找充电桩所需要行驶的距离,只有纯电行驶的几十公里是你的真正用车里程。
我们不能说工信部的计算方法有问题,因为这计算方法本就不是给长途用车的人看的,而是给市区代步上下班的人看的。每天跑几百公里的专车司机不适用这一公式。其实专车司机的计算方法应该是用平均油耗=*(油箱容积/最大续航),也就是看一箱油用光的情况下,平均油耗是什么水平,即综合考虑PHEV模式与HEV模式后的油耗。这样算起来插电混动车的油耗和传统油车相仿,所以插电混动并不会真正省钱。
除了插电混动车以外,有哪些好上牌并且真正省油的选择?
混动车圈子里,增程式混动油耗表现很好。
增程式混动如果从字面解释,就是(用发动机)增加(电驱动续航的)里程的这么一种驱动方式,也就是发动机始终烧油给电池充电,再用电驱动车子。
这种驱动方式旨在使发动机始终保持在最高效转速区间内,进行高效发电,充分利用燃料里的化学能。化学能使用效率高了,行驶里程也就远了。
但是这种增程式混动车,比如别克Velite/雪佛兰沃蓝达,官方宣传的也是一点几升油耗,但如果跑完一箱油,其综合油耗也要达到4.42L/km,确实省了不少油,但是无奈其发动机和电动机串联在一起,结构复杂导致售价太高。可以说是卖到了专车的价格却只能跑快车。
还有一种我认为是目前比较理想的选择——双擎。
丰田的双擎技术其实与增程式技术殊途同归。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二者都是在寻求让发动机实现最高效的输出。只不过相比于增程式的串联方式,双擎系统的发动机和电动机更偏重并联合作,让发动机和电动机各自的长处。
分工情况如下:
起步与低速行驶阶段,电动机在低速下发挥高扭矩特性;
正常行驶时,根据车速判断目前是更适合发动机驱动还是电动机驱动,并且在全油门时二者协同作战提高加速性能;
减速制动时,电动机反转为电池充电,进行能量回收;
停车等待时,发动机和电动机停止运转(仅维持电气设备)。
这里需要补充一点,吉利现在的CHS(ChinaHybridSystem)和丰田的这套系统在理念上十分接近,譬如博瑞GE、帝豪PHEV的HEV模式油耗也只有5.1L/km。
这样的驱动方式下,双擎系统百公里油耗也可以做到4~5L。
总结来看,双擎相对于插电混动和增程式混动的优点:
相对于插电混动:价格接近情况下,长途驾驶油耗真正更低;
相对于增程式混动:结构简单成本相对低廉。
但是双擎的掣肘也同样存在:双擎系统维修费用高昂,但凡换一次电池的话,省的油钱远远不够。
目前网约车企业正布局与车企合作开发针对网约车行业所设计的车型,真正做到“利润最大化+乘坐最优化”的网约车也许离我们不远了。
撰文//张一
——·END·——
真拥有·唯驾驭
TopDriverClub
极驾客TopDr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