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亚高管炮轰比亚迪,日德系降价,2023

年开年,关于汽车吃瓜的数量更胜往年。

很多变化,出乎意料,不能以传统的规则和逻辑来推断。而之所以能引发如此多的变化,还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只用了2年,渗透率就从0年的5.8%涨到了2年的27.6%,销量从多万/年涨到了多万/年。

于是,在你我眼前,大多时候高高在上的跨国车企,开始在舆论中将中国车企作为同等级的竞争者,甚至是颇有针对性。比如眼前的,起亚中国首席运营官杨洪海,在自己的微博上放出了一段对比亚迪的发声,而事情的缘由自然是最近起亚K上市时“15万内买油车还是电车”的话题讨论。在事件发酵后,这一微博也被删除,但却引发了大量报道。

另外,近期关于跨国车企的热门话题还有,合资车型们对新能源车型的集中调价。2年后半年,在特斯拉不断降价的冲击之下,奔驰、宝马,对旗下几款新能源汽车的价格进行了下调,包括奔驰EQE官降超5万元,奔驰EQS官降最多超22万元,宝马i的终端价格进入了0万元以内。而眼前,日系车企也将纯电动车型的官降集中摆在了消费者眼前,广汽丰田bZ4X在上市4个月后官降万元,同时一汽丰田bZ4X在4S店的宣传海报中有了6万元的降幅,另日产Ariya艾睿雅也在2月18日开启了限时优惠,指导价28.54万元的车型,价格变为22.48万元。

跨国车企“躺着赚钱”的时代,将结束?

4S店的哥们告诉我,“新车上市以后,大概2周的时间,老总就觉得有点不对劲了,因为这么多年了,我们售卖的这个品牌,出了新车一般都是很快就能热卖。”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车市里的合资车企都被形容为“躺着赚钱”。国产车的竞争力不足,合资车技术碾压,国产车、合资车一度以来完全是两种车,稍微有点钱的人都会去买合资,而国产车则是廉价低质的代名词。但,眼前的这一轮热门事件新变化里,这个趋势已经扭转了过来。

新能源这条赛道上,中国车在全球范围跑的最早,冲的最快,也在初期被骂的最狠。年-0年时,中国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初期,合资车躺在燃油车的红利中,10万元以上的轿车市场全部被其统治,吉利帝豪只能在10万元内厮杀,SUV领域也同样如此,尽管哈弗H6和一众国产SUV销量数字不错,但15万元以上的市场里,并没有国产明星车的诞生。

但,现在的情况,完全天差地别。比亚迪在年年初做一点具有杀伤力的动作,就迅速引发了大片的连锁反应。秦PLUSDM-i把起售价格拉动到9.98万元,这个价格的车型配置比朗逸、速腾、卡罗拉、轩逸的中配更高,但便宜1.5-2万元,再加上不用交购置税,直接就产生了2.5万元的价差。

“大多数来买车的,都不用我说提车要等2个月,人家知道,提车也不着急,而且我接的客户里差不多有一半是合资油车直接来换购。”比亚迪4S店当前的这种状态,意味着在北京这种限购且收入较高城市里,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合资车已经不再是之前的高人一等。一天能卖出7-8辆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haoe.com/dhyx/129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