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只是星星之火,但“国进外退”的趋势愈发明显,即便是轿车市场,中国品牌也开始与合资车争抢份额。
谁说中国品牌在汽车市场只能凭借SUV与合资品牌一争高下?事实上,大众等合资品牌统治中国市场入门A级车的日子逐步走向结束,中国品牌全面反攻的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7月份车市回暖,轿车市场增幅转正最值得业界欣喜。在轿车市场中,最大的亮点莫过于中国品牌的吉利帝豪销量超过了入门A级车市场常青树大众桑塔纳。
乘联会7月份终端零售数据显示,吉利帝豪以16,辆的销量成绩,不仅高于诸多7-10万元级主流合资品牌车型,还成功超越了销量15,辆的桑塔纳,位列同级别价位细分市场第二的位置。而从销量的增长幅度来看,除了帝豪外,几乎所有的A级入门合资车型都在走下坡路。
虽然帝豪初次得胜尚未“常态化”,但它超越入门A级车市场的王者桑塔纳的现象,无异于一个节点或信号。即便只是星星之火,但不可阻挡的事实是,从之前的SUV市场到现在的轿车市场,“国进外退”的趋势和蓝图正在一步步被描绘得清晰。
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是合资品牌统治中国市场时代的结束;这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是中国品牌走向反攻时代的开始。
大众神话的裂缝
大众还是那个大众,但市场早已不是那个市场,这句话放在如今的桑塔纳身上,特别契合。
作为中国轿车的鼻祖,桑塔纳是“老三样”的代表,也是销售时间最久的一代车型,足足29年之久,在世界汽车制造史上也是一大奇迹。经过30余年的品牌沉淀,桑塔纳在全国各地都积累下了非常不错的市场口碑。城市的出租车、驾校教用练车、政府机关用车都少不了桑塔纳的影子,甚至它一度成为官车的典型代表,用当年非常流行的话来说,叫“无论官多大,都坐桑塔纳”。
市场消费的风向总是在变化,特别是在近些年的中国市场,正面临消费升级、消费群体年轻化等一系列变化,消费者对产品的鉴别能力较以往有所提高,但大众的反应能力和觉悟却有些滞后。拿此次战败的桑塔纳来说,为何一款拥有30余年历史的车型会落得此般地步?
作为同为7-10万元级别的A级车型,桑塔纳除了“VW”的优势外,与帝豪等中国品牌中级车相比处处见短,比如桑塔纳配置低,倒车影像全系没有,除了高配及顶配版本之外,桑塔纳家族的车型都不带有车身稳定系统,简配到你怀疑人生;用料差,内饰塑料感强,看上去非常廉价。
显然,在这样的思路下,桑塔纳是在挥霍以前老车型留下的口碑,用古老的平台继续让利润最大化,而并没有给消费者带来实质性的实惠,特别是在高科技面前,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恰逢当下的消费者并没有老一辈对“VW”品牌的依赖,终端销量的流失也就成为了必然。
桑塔纳的被超越,以及辉昂的失败,虽不能给大众定义为神话的破灭,但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这个神话出现了裂缝,这也相当于给大众品牌神话浇上了一盆冷水。
中国品牌的反攻
时代在变,随着中国品牌在市场上的默默耕耘,逐渐开花结果,就像手机和家电一样。10年前提到冰箱空调,还会对海尔和格力打个问号,如今的消费者甚至可以把海尔与冰箱绑定,将格力和空调绑定;手机也一样,华为、小米市占率也并不比苹果差。而汽车工业亦是如此,虽然这个认知改变的时间要远远长于家电和手机,但现在或者不久的将来,一提到SUV,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会想到长城。
竞争也在变,到今天,合资车价格不断下探,而中国品牌正在努力上攻,价格也正在不断往上走,不仅在车型上进入到合资品牌的细分领域,还不断蚕食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毫无疑问,中国品牌反攻的号角声越来越强。
特别是在与合资品牌瓜分的最大蛋糕的中级车市场中,有长安逸动和奇瑞艾瑞泽5的热销,顺利进入到万辆俱乐部,也有后起之秀帝豪GL、荣威i6的设计和品质的突飞猛进,当然更有帝豪对桑塔纳的销量超越,这种趋势也变得更佳明显。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认为:“十三五”时期将是中国品牌汽车发展最好的机会。一方面这是中国品牌汽车技术实力增长最快的时期,也是汽车产业发展环境最好的时期,同时,中国在某一些技术方面已经和国际上并驾齐驱。
不可忽略的差距
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品牌正在不断努力,尽可能地缩小与和合资品牌的差距,尽可能地脱掉自己身上“低质低价”的标签。特别是在外观上,中国品牌已经有了质的提升,荣威、传祺、吉利等这些自己花大价钱组建设计团队的中国品牌,已经从销量上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肯定。
但目前的这些远远不够,中国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差距仍然存在。正如李书福说的那样:中国汽车工业经过近60年的发展,还属于幼稚产业,还要悉心呵护许多年。中国汽车产品及品牌形象屡遭病垢,需要从中吸取教训,在反复失败中寻找成功的可能,需要在批评中找回自尊。
实际上,中国品牌仍然受制于核心技术,无论是长城还是吉利,不少车型都有逆向成熟平台的嫌疑,尤其在三大件方面,中国品牌难以有卓越的建树,甚至离韩系车都还有一段距离。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品牌车型很少换代,根本原因在于技术储备不够。
当前的合资模式,虽然让中国汽车产销量两旺,但中国汽车工业大而不强早就是成为不争的事实,也就意味着“以市场换技术”的模式并不能算作是成功,更是催生了一批在合资企业丰厚利润的“糖衣炮弹”下难以作为的中国品牌。
帝豪超越桑塔纳,意味着帷幕刚刚才拉开,接下来就需要更多中国品牌,去强化技术,更新产品力更强的新车,加入这场战役,用实力去开启并进入下一个时代。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