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的一次朋友聚会上,杜文彬君告诉我,他买了一辆帝豪GL。记得从三年前的春节开始,杜文彬君就一直考虑买一辆车来代步。因为知道我在从事汽车行业相关的工作,所以经常和我围绕着“买什么车”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进行讨论。
没有记错的话,杜文彬君一直都是合资品牌的拥趸,特别对于大众,有一种说不清道不白的爱。即便是速腾断轴了,又或是闹得满城风雨的排放门,他也依然不离不弃,这大概便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吧。因此,当我得知他买了一辆帝豪GL的时候,满脸都写着惊讶。
杜文彬君也向我再次证明,“情人眼里出西施”绝对是这世上最有道理的一句哲语。自从他买了帝豪GL之后,我们之间关于汽车的聊天,便从相互讨论“买什么车”,变成了单方面的“帝豪GL如何如何之好”。和之家论坛上的很多车主一样,杜文彬君养成了每月月初在朋友圈中,向各位亲朋好友颁布自己爱车销量的习惯,同时积极地加入到论坛相关话题的讨论之中,并对个别中伤爱车的人士给予严厉的批评和教育。
3月7号这天,我毫无例外地在朋友圈上刷到了杜文彬君关于帝豪GL二月份销量的消息。虽然距离该消息发布的第一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23小时,但看在他激情似火的态度上,我还是给这位吉利的车主兼民间宣传干事狠狠地点了个赞。
10,辆,这是帝豪GL二月份的成绩单。杜文彬君在朋友圈的宣传语是“实力所至,又破万了,我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这是他对质疑者的回应,也是明面上的事实。不过他并不清楚,这已经是帝豪GL连续第7个月销量破万,也是帝豪GL自去年5月销量步入增长轨道之后,连续10个月实现销量同比加环比双增长了。而这个成绩,更是在全年汽车销量最低谷的档口期完成的。
实际上,帝豪GL的表现只不过是吉利的冰山一角。包括博越、帝豪、帝豪GS、全新远景、远景SUV、远景X3等主力车型,在各自细分市场上的表现同样抢眼。它们不仅是“万辆俱乐部”的稳定会员,也是吉利征服市场,征服消费者的定海神针。
去年销量突破万辆,成为自主品牌领头羊之后,吉利为自己的年制定了万辆的小目标,这即是信心也是挑战。在年取消了小排量购置税优惠,行业预测增速依旧将持续放缓之时。吉利在今年一月份销量突破15万辆,同比增长51%。到了二月份,销量再次突破11万辆,同比增长24%。这不但意味着吉利已经连续半年保持着月销超10万辆的常态,也意味着吉利在行业中仍处于逆势上扬的姿态。
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绩,原因很多。除了一直秉承“敬畏市场,感恩用户,尊重对手,做强自己”的16字箴言外,坚持贯彻执行SUV和轿车“双轮驱动战略”,便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
伴随着SUV市场的持续高涨,SUV已经成为了各大车企制霸市场的神器。对于这样的市场现象,吉利并未否定。博越的一炮成名,也让吉利享受到了SUV红利带来的好处。但正如安聪慧时常提起的吉利核心理念一样——以用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吉利在享受SUV红利的同时,也在冷静地观察市场的变化。
中国车市在经历了年和年的大爆发之后,年增速放缓,年预计增速放缓。当无数厂商一窝蜂的“Allin”SUV车型之时,再大的市场也终有趋近饱和的一天。即便是年SUV市场的增速达到了8.4%,也无法掩盖这个市场增速放缓的事实。更不要说如今的SUV市场,早已不是以前那个数量决定销量的市场,精品SUV车型才是保证销量的关键,比如吉利就发布了“精品车战略”,并坚持执行推出了博越。所以,那些曾经拯救了许多厂商的SUV车型,如今也变成了它们头顶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而吉利在“双轮驱动战略”的指导下,早早便开始在深入发展SUV的同时布局轿车市场。近年来更是在“精品车战略”的指导下,推出了以博瑞、帝豪GL为首的3.0代精品轿车,并和帝豪以及全新远景等经典车型一起,成功在轿车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要知道,在年销量突破10万+的轿车一共有43款,而上榜的中国品牌车型只有5款,其中包括了帝豪GL、帝豪以及全新远景,帝豪更是成为了唯一一款进入榜单前10的中国品牌轿车。可以说,吉利的这三款轿车,在中国车市厮杀最激烈的A级车细分市场上,在这个多年来由合资品牌牢牢把控的细分市场上,撕开了一个关键性的缺口。
也是因为这个缺口的出现,合资品牌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和它们价格相重叠的合资车型,销量上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首当其冲的便是韩系车和法系车。曾经被誉为合资入门首选的一些车型,例如标致、标致、现代瑞纳、起亚K2等等,或是销量下滑严重,或是逐渐被边缘化。甚至一些老牌合资品牌的主力车型,例如科鲁兹、福克斯等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吉利在轿车市场上的成功,归根结底是产品力的不断提升,这一点同样适用于SUV产品线。在发挥中国品牌本土优势的情况下,在“中国品牌最懂中国人”的引导下,吉利举集团之力对旗下所有产品进行了全面的升级和打造。沃尔沃技术的反哺、全球供应链的优化、研发和生产基地数以百亿的巨额投资、对市场趋势和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控,这些都为吉利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并且,吉利的成功,还带动了中国品牌的强势向上。从年收购宝腾、莲花,入股沃尔沃集团,到年初入股戴姆勒集团,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从为了飞行汽车的发展在国内招聘工程师,到新博瑞整齐亮相两会现场。从吉利布局全球四大研发中心,到发布iNTEC技术品牌创中国品牌先例。不但吉利的品牌形象一直在稳步提升,同时也在默默改写着世界汽车的格局。同时,李书福前不久还在一个汽车论坛上,提出了“构建世界汽车命运共同体”的建议,展现出了一个中国品牌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汽车市场,所应有的格局、气度、责任以及担当。
在得知杜文彬君购买了帝豪GL之后,我曾问过他,为什么一个曾经坚定支持合资品牌的人,最终会选择了一辆中国车作为自己的第一辆车,是因为价格更便宜,性价比更高吗?他摇了摇头,告诉了我最终的答案。“买之前我对比了很多合资车,最后发现,能在这个价位满足我大部分需求的车,竟然是一辆中国车。”这不禁让我想到,林杰时常在公共场合强调的那句话,“吉利要做的,就是清楚的了解每个用户想要什么,然后不厌其烦的满足他们。”
现在的吉利无疑是成功的,产品布局完善,销量频频突破,研发实力强大,营销也相当给力,对内对外都拥有不错的市场话语权,即便是世界老牌的汽车企业也不敢小觑这个中国品牌。但是它也有自己需要继续改进的地方,比如4:6的产品布局还没有完全达到“双轮驱动”的平衡,需要进一步加强轿车产品的推出;旗舰车型博瑞表现不佳,需要找到破局的转折点;领克01的产能始终是个问题,销量也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和消费者对它的期待,需要尽快结束“以产定销”的策略。
对于年万辆的销量目标,吉利不担心,行业不担心,媒体更不担心。但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上,吉利还要走得更小心,走得更稳。正如吉利汽车在成为百万车企之后,林杰所言:“戒骄戒躁,坦然面对,这是中国品牌发展最好的时代,中国品牌到了拥有自信成年的阶段,我们有后发优势,也有主场优势,比合资品牌更懂中国市场和国人,要思考我们的产品如何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价值,做好准备,在行进中调整到最佳状态。”我相信吉利会取得更加出色的成绩,让更多的杜文彬君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陈曦赞赏